学校要闻 首页  >  烟大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枣庄日报》刊发我校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报道
作者:赵显伟     日期:2019-01-09     来源:枣庄日报    

编者语:1月 5 日,《枣庄日报》要闻综合版“第一书记在行动”专栏刊发我校选派“第一书记”赵显伟的文章《小草莓筑就大梦想》,报道我校选派的“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现转发如下——

每每徜徉在草莓园里,看着一株株翠艳欲滴的草莓苗,一颗颗红红火火的草莓果,一张张开心幸福的笑脸,感觉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我叫赵显伟,来自欧宝官方app下载。2017年2月,主动报名到店子镇店子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带领村“两委”成员以激情当笔,以汗水作墨,在这一方土地上书写着精准扶贫的“大文章”,在这一张厚重的白纸上描绘着美丽乡村的“大画卷”。

精心“研墨”选好题

店子村主要以种植地瓜、花生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品种单一,村民收入较低,村集体更是无钱兴办公益事业。如何早日让村民脱贫致富,让帮包村振兴发展,成为我驻村后考虑最多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梳理出“发展健康长效的富民产业,实现村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思路。我与村“两委”成员及时召开村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反复讨论,结合村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优势,初步确立了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种植,走出一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振兴路子。随后,我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里的种植大户先后到滕州市食用菌合作社、烟台农科院果蔬基地、邹城草莓种植园、省果树研究所等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回来以后,结合农业专家建议,综合考虑“水利土壤条件好、技术销售有保障、项目实施见效快”等因素,最终确立了“发展草莓种植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推动村集体增收”的发展新路径。

匠心“落墨”巧挥毫

思路决定出路。为尽快实现产业成果转化,我与村“两委”成员结合村里现有土地资源情况,在村子南部规划了高效草莓种植基地,先期流转土地30亩,并利用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资金和高效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10万元,建设了7座钢架大拱棚和7座冬暖式大棚,承包给农户种植。

大棚建成后,我又邀请烟台青旗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技术员、邹城市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大王”孔德金来村里手把手为村民传授草莓种植、管理等技术,积极与周边水果批发市场协调对接,进行兜底销售;在大棚承包费上,通过减免种植户土地流转金等优惠措施,引导村民发展草莓种植。在安排人员就业上,草莓种植基地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使他们不出村便可以轻轻松松打工赚钱。一些村民风趣地说:“不出门不出院,一天挣个百把块。”

2017年当年,大棚草莓种植就获得成功,亩产5000多斤,亩产值4万多元,并带动16户贫困户脱贫,实现了产业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

同心“泼墨”渐成春

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增产增收,我积极牵线搭桥,与青岛乔瑟食品有限公司建立起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式”种植、“订单式”销售,不断扩大草莓种植基地规模。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种植技术由公司全程提供支持,草莓全部按照保护价进行收购,经深加工后出口到欧美一些国家。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以及生产路、打井、水肥一体化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配备;合作社负责基地生产、运营、管理;农户按照自己的经营能力承包土地,在合作社统一管理下进行生产经营。

为把有限的项目资金花在刀刃上,2018年8月,我们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草莓母苗繁育基地。栽植时,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加上管理技术跟不上,草莓苗大面积死亡。面对遍地枯萎的草莓苗和120多亩待种的空地,我与村干部抛开沮丧情绪,很快找出了种植失败的原因,又重新购置了幼苗进行栽种。种植期间,我常常每天从早上五点半忙到晚上九点多钟,坚持与村民在基地里同吃同劳动,最终草莓成功栽植。截至目前,店子村共发展草莓种植120多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大棚14个、30多亩,发展露天草莓90多亩,仅此一项可为村民增收13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

望着满棚长势喜人的草莓,我对店子村未来发展充满了自信。我们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村里草莓种植规模发展到300亩以上,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产业振兴。

来稿时间:1月7日 审核:于秀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