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公室进一步规范办文办会、公务接待、日常办公,推出“精简会议数量、减少会议支出、倡导节约用餐、自觉节约水电、规范办公用品管理使用、强化公务用车管理”等六条措施。党委宣传部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和新媒体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媒介开展日常工作交流,推动校报与新媒体全面融合,推出微信版电子校报,在实现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的同时,大幅压缩纸质版校报的印刷数量。教务处发挥综合教务系统优势,推进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在日常办公过程中做好对办公电脑的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延长办公设备的使用年限,做好对废纸的二次利用和回收,做到对垃圾的分类处理。财务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无纸化办公”,“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积极推进收费管理改革、建设网上差旅平台、实现网上缴费,开通“电子票据”功能等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减少日常浪费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秋季学期的烟大校园,一场“向浪费说不,让节俭成习”的创建节约型校园运动正如火如荼展开。
2013年,欧宝官方app下载七餐保洁员身体力行倡导节俭、反对浪费的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欧宝官方app下载也成为全国节俭养德先进单位,并将传承与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大学生文明习惯与优良师德师风养成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一直常抓不懈。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针对新形势下有关浪费的新问题,欧宝官方app下载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校园实施方案》,从节约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升油、一支笔、一分钱、一分钟话费入手,坚持协调发展、管育并重、精细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等基本原则,突出科学高效地配置、管理和使用各种资源,力争实现师生勤俭节约受教育、办学效益最大化。
对此,学校推出了引导理性餐饮消费,节约粮食;实行绿色低碳办公,节约经费;推进电子校务建设,节约成本;倡导勤俭务实办会,节约资源;规范严控差旅活动,节约预算;加强节能校园建设,节约水电等六项主要节约举措,并通过提高餐厅饭菜质量,精准化动态调整餐饮供应;推进网上办事大厅等网络新平台应用,打通数据孤岛,提高电子阅读率、数据使用率;加大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计量式开水、浴室应用,户外用电设施智慧启停,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开展“我的节俭妙招”节约经验分享、“厉行节约,我建议”征集活动,创建勤俭节约党员先锋示范岗等多项配套措施,力保节约型校园建设落到实处、见到真效。
“把烟大以前养成的优秀文明风尚在我们这一代传承下去,尽己所能,让大家形成勤俭节约的共识,并化为全校师生集体行动的自觉。”这项以“光盘行动”为代表的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得到了各单位师生的积极响应。
人文学院志愿者协会制作了“惜粮手势舞”,通过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他们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粮食浪费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形成调研报告分享给广大师生。在线下,志愿者们通过展示“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的宣传标语以及佩戴以“农作物”为原型的创意发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现场游戏互动,普及粮食安全常识,培育其爱粮、惜粮的优秀品质。此外,人文学院各党支部还发起了“光盘行动”每日打卡倡议,设置“光盘行动周”,每日需自觉光盘,并将自己的光盘图片保存打卡,用实际行动制止餐饮浪费。
建筑学院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这天举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活动。在线上,建筑学院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世界粮食日海报,提醒学生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号召建院学子珍惜当下生活,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在线下,建筑学院利用大厅屏幕播放关于活动主题的大屏海报、号召学院实施电子校务、勤俭务实办公,合理公务用餐,各办公室实行人走灯灭、及时关电脑、学院画室节约纸张等措施,切实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法学院和欧宝官网app客户端下载ios的党支部与祥隆社区党支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党日活动,与社区工作者一道在祥隆商圈党员服务站门口开展“厉行节约、万人签名画卷”宣传。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志愿者在校内七餐主干道两侧进行路宣,号召大家一起做践行勤俭节约的带头人。
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机电学院、工程实训中心等单位组织观看“焦点访谈”《一粥一饭 不易且重大》“新闻1+1”《“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如何治?》等节目。谈及感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勤俭节约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他们表示,“会牢固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鉴于心,美德始于行。欧宝官方app下载正全面贯彻落实“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有关要求,将大盘变小盘,小盘变光盘,光盘变习惯,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倡导人人争做“光盘行动“的参与者、推动者、 践行者,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让烟大校园盛开文明之花。
来稿时间:11月2日 审核:于秀国